金年会数据显示,桐乡共有19.58万户市场经营主体。以2023年桐乡常住人口130万计算,桐乡每千人拥有市场经营主体数量突破150户。
60年前,梧桐镇上一处临街店面里,15岁的赵贵福握着一把剃头刀提心吊胆。他一边忙着手里的活,一边斜睨着门口,“一旦有风吹草动,就得立刻关铺。”
桐乡的“老板”,既有登上全国富豪榜、叱咤商海的风云人物,也有奋斗烟火人生、经营着街边小店的平凡面孔。他们,共同组成了艰苦创业、敢于拼搏的桐乡商人群像,撑起了浙江省第9个千亿县级市,书写了一部个体经济发展历程纪实。
诞生之初,“个体户”这个称谓并不怎么光彩。在赵贵福这一代人的记忆里,“那时候,‘个体户’就是待业青年、无业游民的代名词,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也比较低。”赵贵福说,最早一批个体户干的都是些小营生金年会,比如修理电器、卖烟酒糖茶小百货、做小吃、干理发等。
因为不合法、不光彩,小本买卖总是 “干得不安生”。直到1978年,改革开放春雷乍响,“个体工商户”横空出世。
“那一刻真的觉得自己‘翻身’了!”赵贵福回忆说。至今他还记得,在领到营业执照的那一刻,他看了一遍又一遍,泪水夺眶而出。
得到了承认,“贵福理发店”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。“那时候,普通工人的月收入只有几十元,我当了个体户,每月能挣100元以上。”赵贵福说,“这个收入在当时已是相当了不得了!”
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,个体户们凭借着草根的韧性和机敏,成为了“先富起来”的那批人,桐乡第一批“万元户”中有不少就是个体户。
此后,桐乡个体户户数及从业人员迅猛增长,至1985年金年会,桐乡个体经济已发展至4932户,从业人数7250人,经营范围扩大到百货服装、日用副食、五金交电、鲜肉水产、蔬菜水果等领域。
“个体户”的成功,标志着市场经济的到来。1983年12月,桐乡市个体劳动者协会正式成立,挂靠在市工商局,个体户从此有了“娘家人”。
“那一年我作为副会长在协会工作,协会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个私业主的桥梁和纽带,让个体工商户更健康发展有了保障。”赵贵福告诉记者,协会成立之后,桐乡个体经济迅速壮大,实现国营经济、集体经济、个体经济并存。
到上世纪90年代后,有一部分实力雄厚的个体工商户不再满足于开店卖货,而是利用积攒下来的“第一桶金”创办公司。
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,如今规模庞大的嘉兴永发电子有限公司,正是从一个毫不起眼的个体户发展而来的。
1991年,木匠出身的夏如忠凭借着手艺人的精明能干,花几千元买了套普通机械设备,请了两三个工人,在家中开始为别人加工小五金件金年会。
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摸爬滚打,永发电子的前身——永秀乡石山头村五金配件厂正式成立了。1997年,夏如忠又在洲泉镇南购买11亩土地,建造两幢厂房,开始向电机类产品发展。
在生产电机类产品的同时,夏如忠没有扔掉自己的老本行,继续开发高质量的五金产品。如今,永发电子已经成为宜家下级不锈钢产品供应商……
在良好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助推下,这一时期,桐乡的濮院毛衫、崇福皮草、石门女鞋、洲泉蚕丝被等特色产业的个私经济规模迅速扩大。
1992年10月,濮院镇永越村发起建造双燕路街道,70多间平房金年会,成了濮院第一代羊毛衫专业市场,也是桐乡第一个“无中生有”的专业市场。
创建于2002年的崇福皮毛市场,成为又一个不是原产地、却做到全国知名的专业市场。也是在这一年,大麻家纺布艺园区建立,现今已形成布艺行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。
在没有参考样本的情况下金年会,凭借与生俱来的创新进取和踏实干劲,桐乡“老板”们给市场经济带来彩霞满天,让“无中生有”不是神话。
从“无业游民”的身份到最早一批“万元户”,成为“先富起来”的一部分人,再到改制大潮“升级”为企业家,桐乡个体经济完成了从“拾遗补缺”到“有必要的有益补充”再到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”三次大的飞跃。